战疫情丨救人同时 打响医疗废水废物处理战役
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,大量的医疗废水、废物需要处理。这些医疗废物和普通垃圾不一样,由于沾染了新冠肺炎病人携带的病毒,危害性和传染性很强。对它们进行安全、及时、专业的处置清理,是确保不发生二次感染、阻断疫情扩散的重要环节。
在医院集中力量救治病人的同时,一场对医疗废水、废物处理的战役也打响了。
生态环境部派驻武汉前方工作组组长 邱启文:武汉平常大概是40吨左右的产生量,1月16日左右大概到了60吨,2月16日达到了115吨,一个月的时间翻了一倍,3月1日达到一个峰值,是247.3吨。而1月16日以前,武汉市只有汉氏一家医疗废物处理公司,既使是满负荷运转每天也只能处置50吨,根本无法满足抗疫的要求。不仅如此,处理运输医疗废物所需的人手和车辆也十分紧张。 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,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中央的部署,生态环境部迅速派出了工作组到抗疫一线。首先要求武汉各区建立一批临时暂存库,对医疗废物集中存放。针对武汉缺乏专业处理人员,缺乏处理设施和装备的问题,生态环境部又紧急从全国13个省调来了医疗应急处置专业人员140人,筹集了日处置能力近80吨的39台移动式处置设备、22台垃圾转运车和口罩、防护服等一大批抗疫物资。此外,生态环境部于2月5日推进、协调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立即建设处置能力为每日30吨的武汉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中心。这家公司接到任务后,10个小时就拿出了设计方案,奋战半个月后建成投入使用。
在生态环境部大力支援的同时,武汉市也充分调动本地资源来应对疫情。武汉北湖云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武汉市最大的工业废物处理厂。1月21日,市生态环境局找到了这家公司请他们帮助处理部分医疗废物。为了完成好这个任务,公司给一线的几十名工人配备了最高级别的防护装备,并在各个生产环节严格消毒防疫,同时从其它车间拆卸了一些零部件来进行设备改造。只用了48小时,就完成了改造任务,医疗废物的处置能力达到了每天15吨。
1月25日开始,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开始建设,并要求以最快速度竣工,为这两所医院配套的医疗废物、污水的处置设施也要一同开始建设。火神山、雷神山医院均设置了规范的医废暂存间,配备了移动式医废焚烧设备。其中,火神山医院共配备焚烧炉3台,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备32台,处置能力可达到每天49吨。雷神山医院共配备焚烧炉4台,处置能力为每天16吨。
目前,在各方面的支援下,武汉市医疗废物转运能力由原来的24辆运输车、29名驾驶员,已经增加至最高峰时100多辆车,128名驾驶员。医废桶也由疫情前4000个,达到现在的2万个,运转人员从不到100名达到600人。此外,开发“医废通”APP,在线获取医疗废物产生、转运、暂存情况,减少转运车辆等待、装卸和路途行驶时间。
在3月初,武汉的医疗废物基本实现了“日产日清”、“应处尽处”,原来积压的190多吨医疗废物也已经全部焚烧处置完毕。
多环节处理医疗废水
除了医疗废物,武汉也丝毫没有放松对医疗污水的处理。
武汉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 李立胜:余氯是9.185,标准是6.5到10之间。菌群总数在500以下。
记者:这些污水处理完以后会直接拍排放到生活污水的池子里面去是吗?
武汉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 李立胜:不是,是排放到城市的下水管网,然后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,再进一步进行消毒处理。
无论是在雷神山、火神山医院,还是定点医院、方舱医院,医疗废水都要经医院的污水处理站先进行处理达标,再通过市政污水管网进入27家生活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。
武汉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 李立胜:我们主要是监控大肠菌群和余氯这两项指标,通过电脑里面的数据及时掌控污水的排放情况。
记者:除了这种方式检测水质以外,还有别的方式吗?
武汉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 李立胜:我们会根据数据的情况,适时开展人工监测。
武汉市生态环境部门每天排查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废污水处理情况,对其他医疗机构则每三天进行全覆盖的排查,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。
生态环境部驻武汉前方工作组组长 邱启文:按照总书记讲的,武汉胜则湖北胜,湖北胜则全国胜,我们就是以武汉为重中之重,突出盯紧武汉的医疗废物。收集、处置、转运整个各个环节,就是说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。这个要百分之百收集、处置和处理,要监管服务100%全覆盖。为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。
疫情防控是总体战,要阻断病毒的传播,每一个环节都要守住,每一步都不能掉以轻心。医疗废物、废水的处理也是如此,从收集、转运到最后的处置,都需要科学、专业、安全、高效地来进行。
面对剧增的医疗废物、废水,武汉能实现“日产日清”、“应处尽处”,离不开合理调度、各方支援,也离不开一线劳动者的无私付出。
在这个特殊时期,他们的工作已经不仅仅是脏和累,还有危险。就像一位工作人员说的:“胆大心细、坚韧不拔,这是我们在工作中最需要的品质。”为他们点赞!
在医院集中力量救治病人的同时,一场对医疗废水、废物处理的战役也打响了。
生态环境部派驻武汉前方工作组组长 邱启文:武汉平常大概是40吨左右的产生量,1月16日左右大概到了60吨,2月16日达到了115吨,一个月的时间翻了一倍,3月1日达到一个峰值,是247.3吨。而1月16日以前,武汉市只有汉氏一家医疗废物处理公司,既使是满负荷运转每天也只能处置50吨,根本无法满足抗疫的要求。不仅如此,处理运输医疗废物所需的人手和车辆也十分紧张。 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,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中央的部署,生态环境部迅速派出了工作组到抗疫一线。首先要求武汉各区建立一批临时暂存库,对医疗废物集中存放。针对武汉缺乏专业处理人员,缺乏处理设施和装备的问题,生态环境部又紧急从全国13个省调来了医疗应急处置专业人员140人,筹集了日处置能力近80吨的39台移动式处置设备、22台垃圾转运车和口罩、防护服等一大批抗疫物资。此外,生态环境部于2月5日推进、协调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立即建设处置能力为每日30吨的武汉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中心。这家公司接到任务后,10个小时就拿出了设计方案,奋战半个月后建成投入使用。
在生态环境部大力支援的同时,武汉市也充分调动本地资源来应对疫情。武汉北湖云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武汉市最大的工业废物处理厂。1月21日,市生态环境局找到了这家公司请他们帮助处理部分医疗废物。为了完成好这个任务,公司给一线的几十名工人配备了最高级别的防护装备,并在各个生产环节严格消毒防疫,同时从其它车间拆卸了一些零部件来进行设备改造。只用了48小时,就完成了改造任务,医疗废物的处置能力达到了每天15吨。
1月25日开始,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开始建设,并要求以最快速度竣工,为这两所医院配套的医疗废物、污水的处置设施也要一同开始建设。火神山、雷神山医院均设置了规范的医废暂存间,配备了移动式医废焚烧设备。其中,火神山医院共配备焚烧炉3台,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备32台,处置能力可达到每天49吨。雷神山医院共配备焚烧炉4台,处置能力为每天16吨。
目前,在各方面的支援下,武汉市医疗废物转运能力由原来的24辆运输车、29名驾驶员,已经增加至最高峰时100多辆车,128名驾驶员。医废桶也由疫情前4000个,达到现在的2万个,运转人员从不到100名达到600人。此外,开发“医废通”APP,在线获取医疗废物产生、转运、暂存情况,减少转运车辆等待、装卸和路途行驶时间。
在3月初,武汉的医疗废物基本实现了“日产日清”、“应处尽处”,原来积压的190多吨医疗废物也已经全部焚烧处置完毕。
多环节处理医疗废水
除了医疗废物,武汉也丝毫没有放松对医疗污水的处理。
武汉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 李立胜:余氯是9.185,标准是6.5到10之间。菌群总数在500以下。
记者:这些污水处理完以后会直接拍排放到生活污水的池子里面去是吗?
武汉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 李立胜:不是,是排放到城市的下水管网,然后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,再进一步进行消毒处理。
无论是在雷神山、火神山医院,还是定点医院、方舱医院,医疗废水都要经医院的污水处理站先进行处理达标,再通过市政污水管网进入27家生活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。
武汉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 李立胜:我们主要是监控大肠菌群和余氯这两项指标,通过电脑里面的数据及时掌控污水的排放情况。
记者:除了这种方式检测水质以外,还有别的方式吗?
武汉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 李立胜:我们会根据数据的情况,适时开展人工监测。
武汉市生态环境部门每天排查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废污水处理情况,对其他医疗机构则每三天进行全覆盖的排查,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。
生态环境部驻武汉前方工作组组长 邱启文:按照总书记讲的,武汉胜则湖北胜,湖北胜则全国胜,我们就是以武汉为重中之重,突出盯紧武汉的医疗废物。收集、处置、转运整个各个环节,就是说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。这个要百分之百收集、处置和处理,要监管服务100%全覆盖。为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。
疫情防控是总体战,要阻断病毒的传播,每一个环节都要守住,每一步都不能掉以轻心。医疗废物、废水的处理也是如此,从收集、转运到最后的处置,都需要科学、专业、安全、高效地来进行。
面对剧增的医疗废物、废水,武汉能实现“日产日清”、“应处尽处”,离不开合理调度、各方支援,也离不开一线劳动者的无私付出。
在这个特殊时期,他们的工作已经不仅仅是脏和累,还有危险。就像一位工作人员说的:“胆大心细、坚韧不拔,这是我们在工作中最需要的品质。”为他们点赞!